食品储藏加工技术-规模最大、资料最全的食品加工、储藏技术中心

全国免费咨询热线
400-655-3598

    几种水果、蔬菜的速冻工艺

    (一)速藏荔枝--水墨采摘:采摘成熟荔枝,及时送加工厂,要防日晒和风吹雨淋。剪枝选果;在果实与果肩相平处剪去果技以便于包装,挑烂果、伤果、虫蛀果等不合格呆买。蒸制:设备是80×45><12厘米对开抽屉式挂箱,每次平放荔枝5~7。5公斤。

    【查看详情信息】分类:食品知识

    水果、蔬菜的冻结

    水果最好采用快速冻结,但也有在冻结间慢冻的。为了保持水果固有的风味,避免大量的水分发生冻结,可在水果中加糖或糖浆。采用这种方法冻结的水果,其原料必须是一级品,冻藏后作点心用j不加糖或糖浆的冷冻水果原料,品质可稍差些,但仍应符合糖食生产的要求。

    【查看详情信息】分类:食品知识

    水果、蔬菜的气调贮藏

    水果、蔬菜在贮藏期间,由于呼吸作用消耗组织中的糖类、酸类和其他有机物质,从而使其质量下降。在贮藏库内调整空气组成,减少氧气,增加二氧化碳,在这样的气体环境中进行冷藏,使其呼吸强度减弱。大约每降低10℃可减弱呼吸强度一半,从而延迟呼吸高峰期到来,抑制水果、蔬菜腐败。所以它比单纯冷藏更能保持鲜度,从而得以延长贮藏期。这种方法称为气调贮藏。但是,不能单纯从减弱呼吸作用的观点来选择贮藏温度,因为温度过低会使水果、蔬菜冻伤和受到低温危害

    【查看详情信息】分类:食品知识

    水果类的冷藏工艺

    鸭梨--原科:选取阴历自露前后采收的早期梨。入库前准备工作;库房严格消毒,通风换气,然后将库温回升至5℃以上。库温调节;冷藏时采取逐段降温法,以免鸭梨入库后因温度骤降造成生理失调,损伤果体。通常分为三段;第一阶段,库温保持在jO℃约一周,使梨入库后从常温状态运渐适应低温下正常呼吸代谢。第:二阶段,将果温从10℃逐步降至2~4℃,在此温度约一个半月至两个月。第三融’段,再将库温降至±O℃左右,降低梨的呼吸强度,延长贮藏期限。通风换气:入库初期,鸭梨温度高,呼吸代谢旺盛,这时期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,以后随库温降低。逐渐减少通风换气的次数。一般是一天两次到一天一次,再到三天一次,逐步减至一周一次。逦风时间可安排在夜问和拂晓前,此时库外空气温度较低,不易绽库温波动。湿度:保持在85-v90%。采用逐段降温法,可防止鸭梨冷藏早期出现黑心病,降低腐烂率。冷藏六个月后黑心病仅O。2%,肉质脆嫩,能保持颇有的风味。

    【查看详情信息】分类:食品知识

    水果、蔬菜冷藏中的变化

    水果、蔬菜采收后和冷藏期间,组织内水分蒸发发生萎蔫现象。水分蒸发强度与种类、品种、外形、结构和化学成分有关。由于水果、蔬菜细胞间隙较细胞膜薄,原生质中蛋白质和其他胶体物较少,亲水能力低,从而加速水分蒸发。水果、蔬菜冷藏时,水分蒸发速度与含水量没有直接关系,如洋葱含水量多于马铃薯,但在同样贮藏条件下损失水分低于马铃薯,这是由于原生质胶体的亲水程度和表皮结构的影响。水分蒸发速度与外界温度、相对湿度、空气流速及成熟度均有关。相对湿度越小,空气流速越大,水分蒸发越快。水分随水果、蔬菜的成熟度而起变化,成熟度越大,水分越少。水果、蔬菜是活的有机体,其水分蒸发与一般食品不同。当表皮气孔关闭时,能抑制蒸发。光线能刺激其表皮气孔张开,所以冷库内光线不宜太强。库内无人时,应关闭电灯,以减少水分蒸发。

    【查看详情信息】分类:食品知识

    水果、蔬菜的冷却

    水果、蔬菜耍在专用的冷却问进行冷却,也可在冷库的穿堂内冷却。温度以品种而异,通常O~5℃范围内,相对湿度保持在85~90%,空气流速为O.5米/秒。在这种场所冷却24小时,容器中心温度达5℃左右,即可结束冷却过程。板栗和毛豆类则要拆包摊放在席子上冷却,待冷却后再行包装。冷却时,通常采用交叉堆码方法,以保证冷空气流通,加速冷却。直接入库冷藏的,可采取逐步降温方法,使其由常温逐渐冷却,然后转入定温冷藏。

    【查看详情信息】分类:食品知识

    水 果 类

    水果可分为温带落叶果树包括仁果类(苹果、海棠、梨、山楂)、核果类(桃子、李子、杏子、梅子、樱桃等)、浆果类(葡萄、草莓、猕猴桃等)、坚果类(胡桃、栗子、榛子)以及杂果类(柿子、枣等);温带和亚热带常绿果树包括柑橘类(甜橙、橘、柑、柚、柠檬等)、其他常绿木本类(荔枝、龙眼、枇杷、杨梅等)以及多年生草本类(菠萝、香蕉等)。水果含有水分85%~90%,其中坚果水分较少。水果一般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在1%以下,只有胡桃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3%、脂质含量高达60%。一般水果中主要成分为糖类,达10%~20%,主要由葡萄糖、果糖及少量蔗糖组成,此外亦含有一定量的淀粉、纤维、果胶等。香蕉及坚果类含有淀粉。水果所含的果胶,主要分布在果皮中,可左右其硬度,最初为不溶性原果胶,随其成熟度提高变成可溶性果胶,最后变为果胶酸。

    【查看详情信息】分类:食品知识

«1»